市场回顾:
截至 2021年1月30日,本月内上证指数上涨2.0%,大同成指上涨4.4%,中小板指数上涨6.6%,创业板指数上涨7.9%。
2021年的第一个交易月,可谓惊喜交加,从A股市场被基金热销行情带动快速上涨,继而转到港股的快速补涨,最后全市场进入快速大幅度调整。流动性的盛极而衰,引发小型泡沫形成到破灭的快速演变。
后市展望:
关于这波春季行情,起因有这么几个:
1.海外流动性凶猛来袭,对地产价格不断形成推动,为了避免地产价格再度失控,国家政策在引导资金入股市,而恰逢国内进入新年,全年新增信贷等流动性充裕,资金需要加速入市,也就形成了从12月20日起的这波春季躁动;
2.机构们除了增加配置在光伏新能源部分医药医疗等长赛道之外,再增加配置在其他高估值行业的兴趣寥寥,畏高情绪、长期悲观、中期流动性紧缩等等压力,造就了资金需要寻找估值洼地;港股成为短期比较好的一个出口;港股的这次热潮,其实和15年4月有类似之处,A股贵,流动性溢出;不同的地方是,这次贵的是A股白马,上次是主题股;风险相对小一点;
3.市场在流动性的快速推动后,估值快速提高,本已经高企的估值,有显著的泡沫显现。在下文宏观事件的影响下,市场进入调整。1月发生的几个重要宏观事件,梳理如下:
1.海内外新冠疫苗接种过程稳步推进,新发感染人数显著回落,疫苗已经开始显效。市场预期,在疫苗起作用后,货币政策长期宽松程度降低。流动性边际宽松预期降低,对高估值的市场有压制作用。
2.国内货币政策有偏紧的口吻,市场利率上行加速,市场陷入恐慌情绪。如果没有明显的短期宽松信号出现,对市场的维稳难度加大。
3.美股整体高估的背景下,散户和对冲基金的大规模对峙运动,不利于海外流动性,美股面临中短期的流动性困局。春季行情基本完成,后期行情进入震荡调整-反弹-再修整的无明显趋势中。
后期关注的焦点,仍然在高成长的行业中。例如新能源车、光伏、电子烟、医美、医疗等行业,高成长可以消化高估值,但在流动性衰退的背景下,需要耐心和衡量估值安全边际(估值和增速的匹配度)。警惕海外市场崩溃可能引发的流动性恐慌。